跳到主要內容區

藝術走廊簡介

左起王徵吉、郭東輝、劉清泉主任、林文崇、張家豪、張國樑、楊永利藝術走廊Logo


藝術走廊起點
本院門診大樓自民國99年6月12落成至今已經許多年,走在門診大樓候診區廊道上感覺有點空盪。因此,除了為病友解除生理上的痛苦、獲得健康之外,也希望能提供民眾更多元的活動空間,紓解候診民眾緊繃的情緒,並降低就醫民眾等候看診的枯燥及乏味感,進而提昇民眾就診的等候品質。所以透過巧思及創意,藉由美化空間的方式,期望營造門診大樓有不同的感覺,同時也提供本院同仁一個溫馨舒適的工作環境。

美化空間的概念並不侷限在藝術走廊,還包括統一設計具有企業識別的診間訊息公告樣版,及規劃製作政策宣導、疾病認識及預防等衛生教育影片,以善用各候診區多媒體設備,讓民眾能學習到相關的衛生教育知識。

讓醫院不只是醫院

門診大樓一樓目前已由人事室規劃為員工攝影作品的展示區,因此,藝文空間的規劃範圍先以在門診大樓二樓及三樓走道為主,期望讓攝影作品所帶來的藝術氣息能攀越樓層的限制而瀰漫整個候診區域。另外,步入門診大樓一樓大廳,抬頭即可仰望日本藝術家麻生秀穗的公共藝術作品─「蒼穹之窗」,以及更多藝術作品在成大醫院的各角落展示,全面性地為醫院營造藝文氣氛,改變人們對醫院的印象,讓醫院除了是紓緩病友生理不適的地方,也是平衡心理壓力及提昇身心靈健康的地方。

藝術走廊的遠景

美化視覺空間效果可以調和人們對醫院嚴肅、沉悶、冰冷的印象,也能增添幾許安定心情的氛圍,降低病人及家屬容易焦慮的情緒。因此,我們期望以永續經營的角度來規劃及設計。既然是永續經營,就是要長遠規劃這條長廊未來的美景,所以,全面性地規劃更顯重要,包括為展覽空間命名、設計專屬Logo、穩定的作品來源、經費的支持及如何呈現作品等都是我們要長遠規劃的方向及目標,期望這條藝術長廊能長長久久襯托本院生命、愛心、卓越、創新的核心價值。

「藝術走廊」怎麼走?

雖名為「藝術走廊」,基於展覽作品之安全性考量,主要仍以攝影作品為主。起初,曾經考慮展示名家攝影師的作品,但由於作品價格不菲,因此先暫緩這個想法。然而攝影展最重要的是作品的來源,作品必須夠特別才能吸睛。所幸劉清泉主任三十年的賞鳥經驗及長期熱愛登山活動,結識不少擅長攝影的鳥友及山友們可以提供攝影作品,而且這些作品都是具有台灣本土印象之特色,因此優先列入展覽的主題。

「走廊」,是通往各醫療單位及候診區的要道,也是病友及家屬或是醫護同仁每日來來往往的主要通道,我們想讓您緩下腳步,在這短暫的行進之間讓您看到不一樣的風景,企圖用美麗的作品與您進行目光的交流,鬆弛您緊繃的情緒,呼吸不一樣的空氣。

採用主題式的呈現方式安排展覽是最能夠讓人沈浸在同一種氛圍中,因此,規劃每三個月推出不同主題之攝影作品展覽,以同一個主題為中心,擴大其深度及廣度。攝影展中每一幅作品皆輔以深入淺出的文字說明,讓觀賞者更深入地了解作品內容,例如黑面琵鷺的一生,包括遷徙、配對、築巢、繁殖、孵蛋、覓食等行為,提高民眾對於黑面琵鷺的認識,及啟發民眾重視生態保育的觀念與環境保護的重要性。除了欣賞藝術,也兼具了教育意義,打造一個富人文藝術與知識的空間,讓民眾來醫院除了接受治療之外,更能感受輕鬆歡愉的氣氛。

透過「藝術走廊」行銷台南、行銷成醫

藝術走廊希望能以最具台南代表性的作品作為優先展覽的主題,而台南曾被冠以「賞鳥者的後花園」名號,因而搶得了前兩期攝影展主題之先機。第一期「野鳥生態攝影展」及第二期「黑面琵鷺生態特展」如同預期地獲得熱烈的迴響,而第二期作品的推出期間正值黑面琵鷺飛到台灣度冬的季期,真是來得好不如來的巧。

善用本院現有的多媒體電視設備,將兩期攝影展作品錄製作成VCD,結合本院政令宣導及衛教性的宣導影片,例如注射流感疫苗衛教等,透過各科候診區的螢幕傳送給候診區內的民眾欣賞。透過記者會協助宣傳攝影展活動,除了報紙、網路可以得知相關的展覽訊息,在本院開放給民眾參觀的機會中,也可以多一個可供參觀的行程,不只行銷了成大醫院,也行銷了台南。

第一期攝影展由於是草創期,從規劃、找作品、尋找經費贊助、開會討論、設計Logo、設計宣傳海報、選相框、上簽呈一直到正式準備完成,大約費時兩個多月的籌備期,最後終於透過本院例行性的記者會正式亮相。而第二期的籌備期則因前期的經驗,縮短至僅需約一個多月即完成。

攝影展將邁入第三期,竭誠歡迎您分享優秀且專業的攝影作品,也鼓勵本院具有攝影專長的同仁可以「揪團」舉辦攝影展。攝影展主題並無特別設限,只要能讓人賞心悅目、引起共鳴的作品皆可安排展出。另外,為了讓美化的空間擴展到三樓,已精選出12幅第一期的攝影作品,並移到三樓走廊持續展出,無論您是否已欣賞過,再次邀請您一起享受視覺與心靈的饗宴。

誌謝
感謝社工部協助連結社會資源才能讓展覽順利推出。第一期及第二期攝影作品都是由社團法人台南市野鳥學會郭東輝總幹事大力贊助,推薦愛好攝影之會員(郭東輝先生、張家豪先生、張國樑先生、楊永利先生、林文崇先生)提供既難得又精彩的照片供本院展覽。他們是一群愛好賞鳥及攝影的專家,經常上山下海、跋山涉水、深入野地、秉著一份掌握按快門的好時機所拍攝得來,除了高階的攝影器材及技巧之外,還需要持之以恆的耐心才能掌握稍縱即逝的精彩畫面。第二期更增加了一位走國際路線、一直追逐黑面琵鷺的資深生態攝影家「黑琵先生」─王徵吉的作品加入展覽陣容,提供了十幅他走訪國外黑琵繁殖地、棲息地及度冬區,才能拍得的精彩、珍貴的畫面,為此次攝影展生色不少。

 

瀏覽數: